男女話題::不會說話的愛情

不會說話的愛情

我相信成熟的愛情是更有價值的,因為它是全部人生經歷發出的呼喚。

人們喜歡用一些象徵不朽的東西來比附愛情,比如鑽石,比如星辰。在西方國家,新婚夫婦在教堂裡宣誓;在中國,喜酒擺上幾十桌也是常見的事。人們對於婚禮的要求是它一定要有儀式感,要把當天的所有事情嵌入新人與賓客的記憶。人們也樂於見到一份愛情被事件化和公共化,漢語裡我們說“沾喜氣”,可能也是因為他人的愛情也給了我們自己一種超越平庸生活的勇氣。

但愛情是隱秘的,它不是婚禮上幻燈片裡展示的畫面,也不是任何一段感人的誓言。這些都太小資了。愛情可能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瞬間之事,在戀人們的回憶裡,與它有關的可能是一種觸覺,一種味道甚至是一個白日夢。在電影《純真年代》裡,步入老年的男主人公在昔日戀人窗下的長凳上坐下,這時候一個陌生的老人走過來把那扇窗關上了。窗子的反光在男主人公的臉上閃過,這道光像是他的愛情。在我們現代社會,傳播是很簡單的事情,很多明星和愛情有關的微博很快就會被“粉絲”們轉發,鼠標一點加上一個心的符號就代表祝福了。這種事情有娛樂價值,所以很快就能散佈開,可那幾萬轉發者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轉向下一條,就是在一條一條轉發的間隙,那些不會說話的愛情才顯得耐人尋味。他們屬於清潔工、飯店服務員和痛哭流涕的學生,屬於少年和老人,更屬於那些對一次相逢念念不忘的相思者。廊橋遺夢中人說還君明珠雙淚垂,這愛情也屬於那些被撕掉的信紙。很多愛情其實都沒有結果,只在隱秘中被珍藏著它們的價值。對於享有過它們的人們來說,愛情之光也許就是那樣,只在自己的臉上轉瞬閃過,只在那個時候,也只在那個角度和位置。

有時候社會也比較勢利。為了讓妻子出行方便,重慶老人劉國江用幾十年時間在深山里鑿了6000多級台階,結果招來許多仰慕者自發為他說話和轉發,拿一些“感動中國”和“經典愛情”的頭銜送給他,可劉國江和妻子徐朝清當初到底為什麼要躲進深山,還不是因為當年私奔不容於社會麼?現在感動的人變多了,道德標準卻沒有放寬多少,大家遇到私奔的戀人還是忍不住要譴責幾句。我們迷戀於社會分配下來的那種幸福。電視上一到汽車、食品或者家居用品廣告出現,總是一家三口窗明幾淨,夫妻在孩子的玩鬧背景下默契地相視一笑,好像享受唾手可得的愛情已經多年。流行的說法是愛情只需要“兩顆心,一間小茅屋”,在羅蘭·巴特眼中,這屬於小資的神話,“喜愛居家的內向性,頌揚一心忙於家務、充滿孩子氣、與廣泛的社會責任不沾邊的一切東西”。而這位重慶老人的行為之所以偉大,恰恰在於他頂著私奔的罵名與愛人走出家門,然後再次走出另一個家門,像《肖申克的救贖》裡那樣向惡劣的自然要求愛情。愛情是很辛苦的,不但體力上辛苦,同時還恐懼它易逝,只有當它成為人們存在的方式而不是平庸生活的甜點的時候,它才偉大和真實。浪漫愛情觀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把愛情平面化和膚淺化,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消費事件來置換細小真實的體驗,因為這樣才便於傳播。

並不是每一段愛情都能走向婚姻。有的愛情在遺憾中結束,成了回憶裡的畫,心裡的結像是螺絲一樣把畫固定 ​​在那裡。愛不是你每天在鑿的台階,而成了永遠不會忘記的一種可能性,不是為了迴響念念不忘,而是真的念念不忘。我們愛過的每一個人最後都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歲月不會淡化這些愛情,反而會小心地將它們保存起來,讓它們遵守著自己的界限,默默地彼此守望。想要逆流而上重新再來的嘗試反而可能是笨拙的。朱利安·巴恩斯寫過一篇《馬茨·伊斯拉埃爾鬆的故事》,說一個導遊與外來女子一見鍾情,但他們都不願背棄家庭,戀情便沒有進行下去。幾十年後,他們發現經過時間沉澱的愛情已經超越了日常語言的表達能力,再也不是他們當年相見時的樣子。兩位老人在晚年的相見最終毀於幾句詞不達意的誤會。表白輕如鴻毛,一邊說一邊就在空氣中消散了。《純真年代》裡的紐倫看到了那道光之後,也沒有上樓,而是轉身離去了。

好的愛情有韌性,拉得開,但又扯不斷。

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限制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分享

相關推薦

作業帶二維碼,課室滑梯直接滑去操場,帶USB插口的桌子...這些學校的創意簡直贊爆。感覺我上了一所假學校!

話說,很多學校由於沉重的學習壓力,學習氛圍都很壓抑,在這些學校里上課,很多學生都感覺不到快樂...   然而,同時也有另外一些學校 ,為了讓學生們有一個輕鬆的求學環境,一直在用創意設計改變着原本的嚴肅的學校...   一幫歪果網友最近就把自己學校做過的一些創意爆表的設計po了上...

「我沒事」的意思是:你趕快來陪我!快學王介安獨創的「GAS口語魅力溝通術」...原來兩性的關係裡,會說話並不是重點!

情感(夫妻、情人)關係處理不好,是許多人「生活不快樂」的主要原因,比例高達75.6%。 兩性相處之所以不容易,因為兩個人來自不同家庭、不同教育、不同環境,價值觀自然不同,越親近的關係,雙方對細微感受的要求會越來越多,一句話語的表達、一個嘴角的弧度、一個眼神的呈現…都可能讓對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