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so::四川流出「晚清時期」的英文教材,看完不知道該哭該笑~原來「中國古代」都是這樣學英文的!
近日,四川成都市民堯先生展示了收藏的一本印有「咸豐十年」字樣的英語教材中,上面「亂碼」對應著英文句子,分別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to do with my friend」。
據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專家推斷,從這本書的印刷和字體、內容上推斷,英語書應該是真實的,屬於清朝晚期,不過,由於暫時沒有看到實物,不能推斷出具體年代。一些近代史研究專家則表示,漢字注音學英語的現象在近代非常普遍。
開篇「英話注釋目錄」後標註著,「地理門」、「君臣門」、「師友門」、「宮署門」、「五金門」等門類,在書中,畫了12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最下面是漢語注音,這些注音都是用漢字代替音標。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
「晚清時也有自己的『雅言』、『國音』(相當於普通話)。」
雷漢卿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像也可以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
也就是說,如果穿越到150多年前,還是能夠聽懂當地人說話。
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孫廣平博士在一篇關於晚清英語教科書發展中介紹,當時的英語教科書分為三個階段,萌芽階段主要在1807年到1840年,在中國的通商口岸,一些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學習教材比較流行,主要是洋涇浜英語課本,滿足中外貿易需求。這些課本都是用漢語為英語注音,方便中國人學習。
一些用漢字標註的英文讀音,現在看起來讓人啼笑皆非。
比如「減一半就是了」翻譯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英標用漢字標註為,「肋司、氓、哈夫、啞夫、尤、濮癵司」。
堯先生表示,按照這樣的讀音讀出來,外國人肯定聽不懂。
中英貿易之初還要靠會講廣東話的葡萄牙人或者會講葡萄牙語的中國人作為中介來進行溝通,當時廣州流行一本叫《鬼話》的小冊子,
其中就用「曼」代替「man」的發音、today 注為「土地」。 美國傳教士衛三畏評價這些小冊子所標註的英語「發音很糟糕」。
文章來源:環球網
作者:「這裡是美國」
相關推薦
超有創意的得來速窗口!你喜歡哪一種?
點餐–結帳–取餐,一成不變的drive through早就讓你厭倦了嗎?麥當勞推出新的創意廣告,將取餐窗口設計的千奇百怪,搭配裝扮成各種情境的演員們,把顧客唬得一愣一愣,讓人不禁佩服他們的創意設計啦!以下6種情境分別是: 接吻中的情侶 吻的難分難捨的兩人把餐點...
報導新聞時美女突然脫下衣服!傻眼了!
這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