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話題::小野洋子,終於明白列儂為什麼愛你如此痴狂···
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
卻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小野洋子
1980年12月8日,
全身赤裸的列儂,
蜷縮依偎在洋子身旁,
為《滾石》雜誌拍攝了封面,
5小時後,列儂遇刺。
這是列儂生前
最後一張照片,
與他最心愛的洋子,
凝固在了時間的畫框裡。
提起小野洋子,我們知道她是列儂最愛的女人,知道她是世界最著名的遺孀,她的名字永遠和列儂緊密地聯繫着,就像這張照片一樣。
但我們不知道,即使拋開列儂,這個女人也有她不平凡的一生。
列儂曾說:
她是世界上最有名,
卻最不為人知的藝術家,
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
可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既然這樣,不妨,
就從走進她的作品開始,
了解一個不一樣的小野洋子。
《蒼蠅》(1971)
1970年,小野洋子創作了電影:
《蒼蠅》,整部影片只有兩個主角,
一位是裸身躺着的女人,
另一個則是一群蒼蠅。
鏡頭跟着它,
停留在她身體的不同位置,
蒼蠅輕微的運動看上去十分色情,
洋子說這是她的自傳體電影,
她的作品總是如此打破人的慣性思維。
《蘋果》(1966)
1966年,洋子在展覽中,
發布了她的作品《蘋果》。
只有一顆蘋果,
人們會花200英鎊,
來看它一點點腐爛,
有趣的是,約翰•列儂看後,
直接把它吃掉了,洋子當時很詫異,
他怎麼就能把蘋果吃掉了?
《NO.4》(1966)
同年,洋子拍攝了短片《NO.4》,4個屏幕同時展出了近距離拍攝的形狀各異的屁股,背景聲為這些屁股主人,和那些想想獻出屁股的志願者的採訪。
當時正處於性解放運動,
短片一出引起了巨大反響,
swatch甚至出了一系列手錶,
用錶帶上的圖案向這部短片致敬。
然而,與之前這些作品相比,
最使小野洋子為世人熟知的還是,
她的行為藝術作品。
《切片》(1964,1966,2003)
這個藝術表演,
小野洋子一共進行過3次,
第一次是在日本東京Sogetsu藝術中心。
小野洋子靜坐在舞台,邀請現場觀眾用剪刀,剪下自己身上的衣服,並可將此布取走,直至全身裸露。
她用這樣的方式,來控訴男權社會對女性身體的侵襲與消費。
1966 年9 月,33歲的洋子在倫敦進行了第二次表演:
與日本羞澀的觀眾不同,倫敦的人們為了想要得到她身上的衣服,爭先恐後撲向她,最後她不得不尋求保安保護。
那天,約翰•列儂也在台下看着她,後來列儂在回憶錄寫道:
「記得那天,我看着台上她讓不同的人用剪刀將把她衣服剪成碎片,我的心裡不禁地喊了一聲「WTF」。
她尖銳、她異於常人,她古怪的五官融合在一起卻卻異常吸引。她就像一杯充滿性慾的怪味雞尾酒,讓我徹底淪陷了。」
2003年70歲的洋子,
在巴黎第三次表演了《切片》。
她在台上說:
「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裡。
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於一張明信片,
並請將這碎片送給一個你愛的人。」
說起小野洋子,大家第一反應她是列儂的妻子,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她同樣是上世紀60年代最活躍、影響力最大的先鋒藝術家之一,她以一位東方女藝術家的身份,用前衛的作品捍衛着那個時代的運動與進步。
同時,也因為她的藝術,開始了和列儂刻骨銘心的愛情。
1966年小野洋子在倫敦辦畫展,展廳的中央,矗立着一架白色梯子,旁邊繫着一個放大鏡,天花板上有一幅很小很小的畫,必須拿放大鏡才看得到。
洋子想,如果誰能爬上梯子去看那幅畫,那就是她的有緣人。
後來列儂來了,他爬上梯子,透過放大鏡看到了一個細小的單詞「yes」,頓時感動不已, 那是一番費力之後得到的一個希望。
下了梯子後,他和洋子四目對望,沒說一句話,但是彼此明白那一刻,找到了理解自己的那個人。
當時的洋子還不知道眼前這個有緣人就是Beatles的主唱約翰•列儂,不久之後,列儂與洋子陷入瘋狂的愛戀。
廖一梅在話劇《柔軟》中寫道,
「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
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列儂與洋子大概就是如此。
一開始他們的愛情並不被接受,那時列儂和前妻的婚姻雖陷入死水,但畢竟還沒離婚,洋子本身經歷了兩段婚姻, 還有一個女兒,洋子不被披頭士的成員所喜歡,她被粉絲們稱為「女巫」「日本鬼子」。
但即便這樣,列儂仍不顧一切高調地愛着比他大8歲的洋子,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約翰小野列儂。
列儂絲毫不畏懼在世界面前展示他對洋子的愛
列儂與洋子的無水共浴
時時刻刻牽手走在一起
列儂,洋子一起唱歌,
洋子用盡全力嘶吼,
別人都說是噪音,
但列儂一人痴痴地看着。
他們在一起就像呼吸一樣順暢
1968 年,這對戀人,
拍下了這張照片,
列儂自嘲:
「俗話說的好,
每個白痴背後,
總有個偉大的女人。」
列儂和洋子走在石階上,
洋子說,「至少我擁有一個理解我的人」。
兩人還錄了一首實驗性歌曲《John & Yoko》,互相呼喚對方的名字超過22分鐘。列儂很喜歡他自己這些真實的作品,雖然這些歌曲不再稱霸音樂排行榜,卻深深地發自列儂內心。
列儂在歌里真摯地歌唱自己的童年、缺失的母親,歌唱他成為可笑的「偶像」,歌唱被貪婪和偏見所控制的世界。
熱戀一年後,他們結婚了。
1969年,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從飛機上走下來,手拿着證書,大方宣布他們的好消息,轟動一時。
而在47年前,大家結婚鐵定長蕾絲加身的年代。洋子穿的是白色上衣、短裙、及膝襪,腳蹬平底球鞋,放在今天來看,這樣的婚禮服依舊前衛。
他們的蜜月旅行,大概也是這世界上最有意義的蜜月旅行。
1969 年 3 月 25 日,列儂夫婦在阿姆斯特丹希爾頓酒店總統套房發起了著名的「床上和平運動」。 這對夫婦穿着睡衣躺在床上整整七天,房間裡貼滿了反越戰標語,倆人接受記者和政治家的訪問、拍照。
「Make love, not war---做愛不要作戰」, 就是從那時傳響的,列儂還創作了那首著名的歌曲:《Give Peace A Chance》。
因為列儂強大的感染力,
美國當時的尼克松政府心裡十分畏懼,
對列儂夫婦下了驅逐令,
不允許他們繼續留在美國,
好在列儂的律師擺平了這一切。
事實上反戰運動,
最初是洋子向列儂提議,
當時他們兩個的生活,
每天都在記者的直播下,
受到世界的關注。
她想,為什麼不利用
這樣的號召力去做些什麼呢?
於是,列儂決定要為和平而吶喊,
可以說沒有洋子,也許,
列儂不會達到精神領袖的高度。
列儂與洋子結婚不久,
披頭士就解散了,
人們都說洋子會毀了列儂,
但恰恰相反,列儂遇到洋子後才情爆發,
創作了《Imagine》、《Love》等,
一系列世界級歌曲。
在歌曲《Imagine》的MV中,
洋子安靜地坐在列儂旁邊,
而列儂邊彈邊唱,
唱那個他們理想中的世界。
他們一起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
就像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一樣,
純粹而偉大,美好而瘋狂。
後來,他們有了孩子肖恩,
列儂退出樂壇五年,
專心在家裡照顧妻兒,
漸漸變得溫順。
正當他準備帶着全新專輯重回樂壇時,不幸發生了。1980年12月8日,狂熱粉絲連擊5槍,列儂在自己的公寓前被殺害。
列儂去世後,洋子將他帶有血跡的眼鏡放在公寓的窗台,拍下這張著名的照片,作為她之後推出的個人專輯《Season Of Glass》(玻璃季節)的封面。
今年距離列儂去世已經37年了,
洋子再也未嫁,依舊住在
他們以前的公寓里。
她也從未放棄自己的藝術夢想,
80多歲依舊世界各地辦展覽,
宣揚她的先鋒藝術。
2013年小野洋子在新歌《Bad Dancer》MV里,身穿短褲熱舞,引髮網絡一陣嘲諷。對此小野洋子也予以反擊:
「我太震驚了以為自己已經戰勝了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想不到又再來了個年齡歧視,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我不會放在心上;我還是會一如往常的踏過這些偏見,繼續向前。」
今年距離列儂去世已經37年了,
她依舊繼續着他們愛與和平的主題,
2007年,在冰島,由洋子設計的燈塔:
Imagine Peace Tower(夢想和平塔)建成。
九束的藍色光芒,
穿越清澈的空氣,直達北極上空。
塔下埋藏了世界各地50萬個和平願望,
燈塔每年在列儂的生日10月9日亮起,
在列儂的忌日12月8日熄滅。
三十歲的列儂依舊停留在我們的音箱中,
八十歲的洋子依舊在舞台上盡情跳舞,
天堂的列儂與塵世的洋子,
即使不能彼此陪伴,
依然有那世間最長情的告白。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藝 非 凡
| 極 致 生 活 方 式 發 現 者 |
本文已獲 藝非凡 授權 微信號:efifan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相關推薦
在愛情裡的「地位」
我相信許多人們都有為愛付出的經驗,只是看當時有多陷入多少感情就付出多少自己心力。 可是不是許多人都說:「戀愛中的都是傻瓜」這句話嗎? 難道這樣真心真意犧牲奉獻全部就真的是傻瓜嗎? 有些人肯定的回答:「是啊!」 有些人卻會認為這才是談戀愛的最高境界。 某些女孩子一談戀愛,因為太愛對方,談了戀愛又像是...
承諾是一把鎖,只鎖住真心的人愛情它是值得的
愛情它是值得的 他懂你心理的想法 愛情它是對的 因為會沉默是很自然 愛情它是值得的 它讓你懂得如何去愛人 愛情它是好的 因為它令你的心地變的柔軟 愛情的錯在 他覺得夠了,你卻不覺得 愛情的錯在 你捨不得放,卻又捨不得收 愛情的錯在 太多的...
追求是一種投資
這年頭若口袋裡有了一點閒錢,就會想要以錢滾錢做點投資,每個人都想穩賺不賠,但做好風險評估與衡量自己能承受的數量反而更重要,投資必然伴隨著風險,也因為怕自己不夠理解而虧損,所以找理財專家協助,希望以他們專業知識及經驗能讓賠錢的機率低一點。理財專家的經驗從何而來?他們或多或少都是從賠錢的過程裡學習怎麼...
既然嫌棄,就該放棄
一見鍾情的宣明和紫鈴很快陷入愛河,在微雨的夜晚,結束約會之前,紫鈴說起自己不幸的身世,娓娓道來。她是個私生女,從小由母親獨自扶養長大,很渴望一份男人的愛……說到這裡,紫鈴淚如雨下,宣明把她的身體緊緊摟在懷中,用雙唇吻乾她的淚痕。為了慎重起見,宣明安排雙方家長見面。回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