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車::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圖片來源 Web option
 
TA世界選手權巔峰的WTAC遠征的素人車手鈴木,在2014年僅以100分之4秒的差距,拿下當年該組別的第二名成績,2015年至2017年則是穩定的以第三名坐收,雖然不是最佳殊榮,但這輛車可以只是當年在路邊買來的中古車,誰能想到一個素人可以走到這個地步!?
 
只要是玩改裝車一定都知道他的事蹟,在日本TA聖地的筑波賽道,面對各種車型的挑戰下,依舊維持著領頭羊的單圈計路,2017年寫下的50秒366紀錄更是凌駕於Super GT工廠賽車之上。
 
鈴木先生完全不是汽車相關產業的人士,本來的行業就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原文這樣說,但小編才不相信),在工作結束之虞才將熱情注入在車上,當然像是休假日這種重要的場合,滿腦子都在想著要如何再快上0.01秒。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SR20DET引擎最極致的搭配,就是換上VVL可變汽門上半座,讓有效轉速區塊可以輕鬆攀上9000rpm。目前在GT4088R渦輪機的輔助下,最大輸出的設定落在耐久度重視的800ps馬力。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很意外這輛S15竟然還是搭配鋼索節氣門,不過當媒體拍攝結束後,鈴木先生準備換上可以有更多設定的電子節氣門。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這具鋁合金的鍛造下半座本體,可以說是結合了強度與輕量化的夢幻逸品,整個連水道的設計都是採全封閉方式,讓缸體本身的強度達到最佳條件,至於活塞、曲軸與連桿,則是採用BC的鍛造2.2升套件。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由於早期連續因為機油泵浦問題發生了兩次引擎掛點,最後還是找到了位於日本八王子的的NAPERC,才順利開發了專用的乾式油底殼套件,只要曲軸帶動皮帶至外掛的機油泵浦(黑色),就可提供源源不絕的機油潤滑內部機構。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V型配置的水箱與中冷器,也另外透過乾式碳纖維材質製作的集風系統強化冷卻性能。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對於冷卻關係最嚴苛的應該就是方向機了,油水冷排都有辦法直接撞風,但方向機油則是沒有這個選項,因此鈴木才會加裝了方向機油冷排。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一直到2013年時這輛S15都還是維持原廠的燃料箱,直到2014年WTAC規則要求更高的安全措施才換上防爆油箱,如此一來也順勢安裝了副油箱來大幅提昇燃料供給的穩定度。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打開後行李廂也看到滿滿的乾式碳纖維配置,中間那個桶子就是負責提供乾式油底殼潤滑的機油槽,最後在透過上述黑色的泵浦來吸取機油注入引擎內。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另外旁邊也有一具差速器油冷排,因為撞風問題才在上方裝了電動風扇,強制施以熱交換。
 
這輛S15的動力部分更是有著自己的堅持,面對世界強豪車輛所搭載的VR38或是2JZ等多汽缸、排氣量較大的引擎本體,鈴木先生從一開始出現至現在都是堅持使用原本的SR四汽缸引擎,根據這個問題鈴木自己也提到:「其實我個人也並非SR引擎不行,對於VR38引擎也是充滿興趣,只不過要變更式樣需要很多時間跟金錢,目前則是沒有這樣的預算」。
 
話雖然這樣說,但這具SR引擎確實每一年都在成長,2017年時更是購入了整顆用鍛造鋁合金洗出來的下半座,大幅提昇本體的耐久度,搭配BC的2.2升鍛造活塞、連桿與曲軸套件加大排氣量,並且換上了注重高轉速區塊,擁有可變汽門的VE上半座(維持原廠設定),最後在GT4088R高出風量渦輪,及MoTec M系列可程式電腦輔助下,最大動力雖然可以輕鬆上看四位數,不過常用馬力還是設定在保守的800ps區塊。
 
另外從2012年開始鈴木就遇到了兩次因為機油泵浦故障所導致的引擎毀損,這也是促使他決心換上乾式油底殼的關鍵,不過當年可是沒有SR專用的套件,最後還透過專門做引擎加工的NAPERC協力,才順利開發出專用的乾式油底殼套件。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懸吊系統才是最厲害的地方。首先前輪依舊保持麥花臣懸吊結構,但羊角與連桿通通都是重新製作的規格,為了提高mechanical grip,將輪胎接地面積做了最適當的調整。Ennepetal製的阻尼棒上也安裝了行程記錄Sensor,可以隨時下載避震器作動形成做數據分析使用。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所有的另外製作的連桿產品,都將需要負擔的強度與剛性計算進去,防傾桿橡皮也改由一體切銷出來的產品替代,增添不少美感。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後懸吊部份為了空力套件的性能的追求,將原本多連桿的形式大幅更改為類似方程式的連桿結構的雙A臂設計,取消了後工字樑(副車台)的設計,重新製作連桿與後差速器的固定位置。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考慮到輕量化與熱交換效率的高低,Endless鍛造一體成形的卡鉗內則是搭配了特注開發的碳纖維碟盤。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純競技風格的駕駛艙。全乾式碳纖維製作的中控檯面板看起來乾淨俐落,全部僅剩下一個液晶的IQ3整合螢幕,可以直接透過Sensor的追加取得各種資訊與管理。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這個具Holinger六速序列變速箱,也從原本的前後推動換檔方式,變更為氣壓驅動的方向盤撥桿作動,在MoTec M系列電腦的驅使下,可以在0.09秒就完成換檔動作。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踏板居然還是採用原廠的設計,並沒有更改成賽車常見的直立式產品。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單邊寬達1000mm的超噁心寬體設計,當然也是乾式碳纖維設計的產品,並且可以直接輪胎幅度提高到295mm的尺寸。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雖然現在碳纖維的屋頂已經是屢見不嫌,不過鈴木這輛S15可是第一輛換上碳纖維屋頂的改裝車。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尾翼全幅寬度達1960mm之譜,後來為了更高的下壓力將內部改為3枚的翼面設計。
 
最先端改裝科技的集結 全銀河最快的Silvia S15
這輛車是鈴木先生在2001年時跟中古車商購入的,任誰也都不會想到一個素人+S15,竟然稱霸了筑波賽道與直接踏入世界最高改裝車殿堂WTAC,並且連續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績,不過鈴木先生的挑戰並未結束,筑波49秒台是這一年最新的目標。
 

分享

相關推薦

●SEAT專屬性能休旅 ●動力上看310hp ●1.4 Hybrid同步登場 或許讀者會對本篇的主角感到陌生,其實Cupra就是西班牙車廠Seat的專屬性能子品牌,而Seat則隸屬於VW集團旗下,相較於Skoda主力放在東北歐市場,Seat則專攻西南歐等區域。簡單介紹完SEAT,讓我們在看回來本次的...

▲和泰車深知無論是RAV4或C-HR賣再好都是進口車,唯有導入目前最缺的國產SUV投產才能夠進一步擴大佔有率表現。   這兩年在台灣車市,國產車佔有率不斷滑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光是在2019年就有三個月(也就是一季)國產車新車掛牌數量均低於進口車,而且在進入2020年後還有多款國產車正式停產(For...

●僅提供灰、黑、藍三種車色 ●訂製化內裝 ●新增置物空間 雙門小跑車並非德國與日本的專利,隸屬於Renault集團旗下的Alpine變在兩年前推出當家的雙門跑車A110,並且瞄準的就是Porsche 718車系,標榜極致的輕量化與精準犀利的操控,即便國內不太可能見到實車,但在海外還是有著一票死忠支持...

圖片來源:web option   西元1967年出廠的這輛四門Nissan P510 BLUEBIRD,結算到目前為止已經活了53歲,再過七年就過六十大壽的年紀,對於汽車來說是已是老祖宗了,想要復原基本上也是有相當的難度,不過這輛車則是在移植整套自家日產小老弟Silvia的引擎與底盤後,直接返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