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車::沒有方向盤的自駕小巴國人自研Win Bus正式亮相
近期我們一直針對「自動駕駛」相關議題做出大篇幅報導,首要原因不外乎是它的能見度愈來愈高,連百萬以下國產車款都有配備達到Level 2等級的自駕系統;其次則是消費者開始重視安全與駕駛輔助配備,希望在有限預算下能買到配置最齊全的車子,對自己的行車安全能有進一步保障。在8月26日,由經濟部專案支持、ARTC與國內科技產業所共同打造的自駕電動小巴Win Bus正式發表,雖然它只是個起頭,但足以證明台灣已有相關技術與人才,可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
車內能容納15位乘客,9人有座位,另6人則須站立。
這次亮相的Win Bus,係由多家知名科技大廠,包括:技嘉、英業達等數十家廠商合作打造,外觀相當流線,加上可前後雙向行駛的擬人化表情車頭,相當具科技感;內裝則是採用遊艇概念設計,能容納15名乘客(座位9人、站位6人),並結合車內外的顯示幕,讓車內乘客與車外行人都能掌握車輛動態。因其自動駕駛模式已達到SAE Level 4─也就是車內沒有方向盤、煞車及油門踏板,在特定路段及環境下可不需駕駛人就能行駛。因此,Win Bus車頭及車尾都備有感測器,包括攝影機、2D與3D光達和雷達,以便蒐集不同環境資訊,並立即做出決策,以控制車輛的行駛方向和速度。
因為可以雙向行駛,因此車頭車尾一個樣,可以用燈色來區別。白色為車頭,紅色則為車尾。
車身四個角落設有2D光達,可精確判斷車輛與障礙物位置。
目前經濟部已規劃於明年起推動「自駕車實證運行計畫」。而在此之前,自駕小巴將於今年第四季起先於ARTC所在地彰濱工業區投入運行,串聯周邊觀光工廠之公共接駁運行服務。接下來則是實際上路應用、累積運行經驗,期盼能將此技術推上國際舞台,展現台灣相關科技的軟實力。
車頭車尾皆有攝像頭,可判讀汽機車、行人和車道線,坐在車內也能看到系統運作情形。
Win Bus和一般公車一樣,皆有車內到站資訊顯示幕。
相關推薦
黑暗扭曲的幻想1993 Mazda RX-7
圖片來源:superstreetonline 事情大概是這樣,世界上有許多有趣的汽車提供給消費者選擇,不過唯獨本田與馬自達轉子引擎的追求者最為狂熱,從某種意義上說,那輛車成為他們個性的延伸。車主菲爾索恩對轉子引擎的堅持極為癡迷,而這輛黑色塗裝的1993年RX-7只是另一種幻想生活。 青少年時...
就是任性Toyota C-HR vs. VW T-Cross vs. Hyundai Kona 上
圖/顧宗濤 Toyota C-HR豪華 建議售價 95.9萬元 車身尺碼 4390×1795×1565mm 引擎型式 1.2升汽油四缸渦輪 動力數據 116hp/18.9kgm VW T-Cross Style R-Line 建議售價 104.8萬元 車身尺碼 4235×1760×1559m...
就是任性Toyota C-HR vs. VW T-Cross vs. Hyundai Kona 中
圖/顧宗濤 Part. 1 配備篇 Part. 2 空間篇 Part. 3 動態篇 Part. 4 結論報告 空間是小車加分題 選擇CUV或許是買家對車身尺碼先決的選擇,但並不代表對於車內空間就不在意。換個角度來看,空間表現反而是CUV的加分題,在靈巧車身下,哪部車能有比較好的空間機能,爭取出線...
就是任性Toyota C-HR vs. VW T-Cross vs. Hyundai Kona 下
Part. 1 配備篇 Part. 2 空間篇 Part. 3 動態篇 Part. 4 結論報告 舒適與性能的抉擇 這三部都是CUV,也都屬於偏向個性的座駕,因此開起來動力夠不夠?身手靈不靈活?乘適性如何等都是重點,也是評比的關鍵因素。但這三部車在動力操控上各具特色,因此最終要選誰就端看個人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