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車::活靈活現Kia Stonic(上)
圖/戴正明
●建議售價 85.9萬元(驚豔雙色版)
●平均油耗 17.8km/L
●上市時間 2019/07
●討喜之處 Drive Wise全車系標配、靈巧駕馭感
●遺珠之憾 三缸引擎怠速抖動
一年半前的2018台北車展上,Hyundai和Kia各展演了旗下最新款的CUV。其中Kona已於去年底發表,而Stonic則是又晚了半年時間才登場。究竟這部姍姍來遲的小可愛有什麼獨特魅力,面對競爭激烈的CUV市場又有什麼法寶?
相較於RAV4、Tiguan之流的中型SUV,尺碼更為迷你的CUV算是近十年才誕生的全新級距。也因為以前從來沒有,所以成長幅度相當驚人,不少國家是以四年翻倍、甚至是三年翻倍的成長率迅速擴張。至於國內市場,國產和進口CUV加起來已有十餘款選擇,不過因爲未來潛力無窮,依舊不乏業者爭相引進新款車型,為的就是希望能有一手好牌,吸引準車主下訂買單。
異卵雙胞胎
還記得台北車展上互別苗頭的Kona和Stonic,兩部車雖是雙生款,但模樣可謂大相徑庭。Kona的分離式頭燈給人特立獨行感,但Stonic卻像是概念車油土模型剛完工的樣子,外觀沒有太多繁瑣線條的修飾,只留下幾道重點折線,簡潔卻又充滿力度。水箱罩仍可得見Tiger Nose設計語彙,不過在上下兩條鋁質飾條之中出現的卻是黑色鋼琴烤漆飾板,實際進氣散熱靠的是再往下一些的扁長隙縫與前保桿中央的梯形氣壩;兩側的前霧燈同樣可見黑色鋼烤材質,搭配試駕車的白色塗裝,對比感相當明顯。這次業者引進了黃、白、紅、藍共四種車色,另提供頂規驚豔版雙色車身的選項(加價1萬元),成為黃/黑、白/黑、紅/黑以及藍/白車身,至於車頂行李架,則為全車系標準配備。
車頭造型看似簡潔,其實引擎蓋鈑件隱藏諸多銳利線條。
車側下緣裸黑色塑料延伸到車門部份,並融入折線造型。
LED尾燈為頂規車型獨有,後保桿加入銀色下護板增添層次感。
車小不廉價
從後座往前看向整個控檯,比例偏大的方向盤,透露出這是一部尺碼玲瓏的小車。的確,Stonic的車長只有4140mm,車寬也僅1760mm,不過在合宜的座艙規劃下,乘坐其中並不顯侷促。整個控檯鋪陳的風格和Picanto相仿,不過Stonic的格局稍大,因此中控螢幕和出風口造型有所調整,並加入黑色鋼烤與鋁質飾條妝點,質感呈現算是出眾。此具7吋觸控螢幕車機是全車系標配,可支援智慧型手機連結,雖然介面沒有中文選項,但使用上已屬便利。
這次Stonic更首度將Kia先進駕駛輔助系統——Drive Wise帶入國內,包括我們熟悉的自動煞車(含行人偵測)、車道維持輔助與警示、盲區偵測、後方側向防撞警示、自動遠近燈切換及駕駛疲勞警示系統等,雖仍缺少ACC主動定速功能(國外目前亦無此配置),但全車系不分車型毋須加價選配就能享有,也算是誠意可感,瞭解國內新世代買家的喜好是什麼。
看似緊湊的控檯鋪陳,卻有著不俗的細部質感呈現。
7吋多媒體車機功能齊全,也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
雖是入門CUV,但該有的飾條、飾板一項不缺,做工可謂精良。
傳統指針儀錶判讀容易,中央3.5吋資訊幕掌管所有車輛設定功能。
盲點偵測與車道維持輔助皆有獨立按鍵,啟動與否可透過儀錶資訊幕得知。
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全世界萬人瘋傳 簡直是太神了 看完你會感激我!
以前福斯的車友換了新車Infiniti Q50,近日相約去試乘了一下,坦白說之前日系車款一直無法列入口袋名單中,可能就是對歐系車的迷思,一直覺得那是品質保證,但~每次維修或是保養起來花費也是挺可觀,這次,試乘下來我真的完全改觀,從裡到外真的好的無可挑剔,讓原先還在猶豫是否要換雙B車款的我,馬上踩了煞...
看到著台車我震驚了 原來霹靂車真的存在
我想應該有不少男人的血液裡面或多或少都潛藏著一股不羈的疾速靈魂吧,在路上看到跑車時總是會忍不住多看一眼,獨行開車時有時也會忍不住想要享受一下貼背的快感,四下無人可以嘗試帥氣過彎時總是會覺得自己是拓海第二。但是人生嘛,總是不見得可以事事盡如人意,年輕時想要開跑車,口袋不一定夠飽買得起;經濟穩定時想要玩...
刷新紐柏林前驅車紀錄 Honda Civic Type-R
2014一整年幾乎都在瘋傳全新Civic Type-R的消息,所確定會搭載的VTEC Turbo引擎,動力數據也是一變再變,而2015年終於見到Civic Type-R的廬山真面目,也在紐柏林賽道刷新前驅量產車的最速紀錄。 這具擁有Earth Dreams科技的VTEC缸內直噴渦輪增...
動力設變拍案叫絕 M.Benz SLK Facelift*
●近似未來SL-Class小改款的造型變化 ●更動感的頂篷線條 ●AMG車型改為4.0升雙渦輪 ●國外上市日期 2015年Q4 回頭想想這一輪賓士的更名舉動,雖然主旨是為了讓大家一看到車系便更容易馬上知道這是何等車種、哪個級距,但從反向來看,我們更覺得這是一場「去K」大戰,原本的GLK變成G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