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話題::當年他們拋棄女嬰,卻又希望20年後能與她斷橋相認。22年後,女兒從美國來了
最近,
BBC播出了一部紀錄短片。
這一切,有關於美國的一個領養家庭.....
而這家人女兒的故事,還要從22年前說起....
1995年,8月19日,上午,
錢粉香躺在京杭運河的一條小破船里,
她快要生了。
旁邊是她三歲的大女兒,和她婆婆,
她丈夫徐禮達在船外燒開水,
水煮沸後,他將一把剪刀放進去消毒。
兩人原本沒想到第二次生孩子會是這種境地。
徐禮達24歲,是蘇州人,
他在16歲時離開家鄉的小村莊,獨自一人到杭州打工幹活。
他唯一能找到的工作是撿垃圾,在起早貪黑幹了幾年後,他湊夠一筆錢回鄉,然後和同村的錢粉香結婚。
為了更好的生活,兩人繼續在杭州工作,住在城邊緣一個農民工聚集區里。
在這裡,他們的大女兒出生了,
幾年後,因為有了余錢, 他們打算給女兒再生一個弟弟妹妹。
外媒報道,雖然有一胎政策,兩口子只所以當時敢生第二個,是因為他們覺得『離村裡的計生辦幹部很遠』,而且『杭州很大』,感覺找不到自己頭上。
結果在錢粉香懷孕6、7個月的時候,還是被找到了。
兩口子交不起罰款,
兩人想來想去,覺得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們生二胎,也不敢去醫院,
於是跑到妹妹家的船上,住了6個星期,準備自己接生。
妻子生產時,徐禮達用剪刀剪斷臍帶,
『手術』中出了點問題,胎盤掉不下來,幸好附近有一個小診所的醫生過來幫忙。
孩子很健康,是個女孩,他們給她取名叫 『靜芝』。
生下來怎麼辦呢?
徐禮達思來想去,覺得二女兒被找到只是遲早的事,他們只能送養。
於是,孩子出生的第三天 凌晨,徐禮達抱着熟睡的靜芝,來到蘇州的三元二村菜市場。
他走到一個修自行車的店鋪的門前,把孩子放下來,然後留了張字條,走到100米外的銀行拐角處等着。
等啊等啊,他聽到女兒突然開始哭,
他明白女兒被人抱走了。
這就是靜芝,她現在還有個英文名叫Kati Pohler,
她也是這次故事的開始….
住在美國密歇根哈得孫維爾市的Pohler是一對虔誠的福音派基督教徒。
Ken Pohler和妻子Ruth有兩個兒子,
想生第三個,但努力了好久沒生出來,於是他們決定領養。
他們對領養國家沒什麼特別的需求,不過最後還是選擇了 中國,因為他們有個親戚的老公是華人,人很親切友善。
Ruth的姐妹也是一個被領養的中國孤兒,
這兩層關係讓他們對中國有更多的親近感。
於是,在1996年的夏天,
Pohler夫婦在一家美國大型的國際領養機構的帶領下,和另外9對美國夫婦來到蘇州福利院。
在這裡,他們遇見了可愛的靜芝….
很快,領養手續完成。
Pohler夫婦給靜芝取名叫Catherine Su Pohler,小名就叫Kati。
在回去的路上,他們發現福利院的阿姨給的一堆文件中,有一張古怪的字條。
福利院的阿姨說這是孩子的親生父母給的。
裡面的內容,由翻譯念給他們聽….
(以下為中文原文)
小女靜芝於公元一九九五年農曆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出生於蘇州,因家境貧寒和世事所迫,萬般無奈棄小女於街頭。可憐天下父母心!不勝感謝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天若有情,人若有緣,於十年、二十年後七月初七上午相逢於杭州西湖斷橋之上
狠心父母跪拜,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晨
Pohler夫婦聽着很感動,
他們記下了這個約定….
但並沒有告訴Kati。
就這樣,
Kati在密歇根非常普通、快樂、健康地長大。
她住的地方是7000人的小城,絕大多數都是白人,因為外貌原因,自然而然的,她知道自己不是親生,而是被領養的。
雖然如此,小時候的Kati並沒有對自己的過去有太多好奇,
她喜歡密歇根,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唱歌,
運動神經也超好,還會拉小提琴,
養父母驕傲地把Kati每次得獎的照片都掛出來。
在這裡,一家人的關係都非常緊密。
然而,
Kati有想知道自己的身世麼?
有過,
童年時Kati唯一一次問養父母,自己到底來自哪裡,是5歲時。
『那次在教堂,Kati突然問我,『我出生在哪裡?和媽媽你出生在同一個地方嗎?』』
『然後我說,不,你和阿姨出生的地方是一樣的,在中國。但是你來自我的心裡,你出生在我的心裡。』養母Ruth在BBC的紀錄片中說,她哽咽着。
『聽到後她就跑到別處玩去了,她覺得沒啥,挺開心的。』
Kati記得,自己小時候喜歡到處亂爬,
亂翻箱子、桌子,曾經幾次把自己的領養證書翻出來。
她也看到了生父母留的字條,但因為完全看不懂中文,她就沒關心。
時間一晃,
2005年,是當初留下字條里約定的『10年後』。
徐禮達、錢粉香把這個約定看得很重,
徐禮達覺得,自己當初寫的話很真切,看到字條的人應該會所有觸動,讓女兒和自己見見,或至少,父母一方過來和自己見見。
於是,在2005年七夕節那天,
他和妻子早上7點,坐在西湖斷橋的橋頭等候。
徐禮達做了一個牌子,上面寫着『靜芝』兩個大字。
他倆盯着每一個過路人,尤其是帶着小孩的。
兩口子等啊等啊,
七夕那天走過斷橋的人很多,但沒有一個人在自己面前停下腳步…
兩人的心越來越沉,其實從理性上,他們知道在橋頭等人成功的概率不大,鄰居們都笑他們傻,說對方父母是絕對不可能過來的。
但他們就是想試試。
到3點半左右,兩口子又熱又飢又渴,
還是沒有人來。
他倆徹底失望了,
在斷橋等待10年未見的女兒,這本身聽上去就像個奇談。
兩人一身疲憊的回家,晚上飯也沒吃,心事重重地睡了。
可當時夫妻倆不知道的是.....
就在當時兩人離開斷橋的幾分鐘後,有一個名叫Annie Wu的女人急匆匆地走上斷橋,她就是來找他們的。
Annie Wu是Pohler夫婦的朋友的朋友,
是的,Pohler夫婦也沒有忘記10年斷橋之約。
他們和一個經常來中國做生意的朋友說了此事,對方說自己可以幫他們找人,他就找到了這位吳女士。
Pohler夫婦的打算是,讓吳女士和Kati的中國父母見面轉達一個口信,告訴他們Kati生活在一個幸福富裕的美國家庭,他們很愛Kati,這就足夠了。
Pohler夫婦沒有把事情告訴Kati,他們覺得孩子當時才10歲還太小,不應該把她牽扯進來。
然而時間的千差萬錯,在七夕的那天, 當吳女士接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
她開車迅速趕到斷橋,到那已經是下午3點40左右。
當時吳女士和哥哥舉着一張印着徐禮達親筆字條的複印紙,在斷橋來回走。
兩人尋找了將近2個小時,都沒有找到徐禮達、錢粉香。
吳女士和哥哥也是又急又累,
剛好,吳女士聽說在當天,有浙江電視台的人在斷橋做七夕專題報道,於是想去電視台尋人,碰碰運氣。
在下午5點半,
當浙江電視台錢江都市頻道《范大姐幫忙》的工作人員回來時,
門衛大爺攔住他們,說有對姓吳的兄妹求助。
吳女士把事情原委告訴工作人員,所有人都很吃驚,一行人又重新回斷橋尋人、採訪。
但就算全工作組的人來幫忙,路人們都說『 沒看見』、『沒印象』,到天黑都一無所獲。
人們絕望了,吳女士也開始懷疑,Kati的中國父母到底有沒有過來。
可萬萬沒想到,第二天,當電視台的人在剪輯《范大姐幫忙》昨天剛拍的外景時,
在一段半秒不到的畫面里,
一對中年夫婦背靠背坐在西湖邊,低着頭,其中中年男子的胸前掛着塊牌子,上面清楚地寫着『靜芝』兩個大字!
這個無意中拍到的畫面讓工作人員都驚叫起來,簡直太巧合了,
他們又找警方求助,但因為夫婦倆坐的地方是監視器的死角,沒有找到更多信息。
電視台很激動,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尋親新聞,
2005年那會,媒體開始大量地報道,最後其他媒體跟進... 一時間在網絡上也是挺火爆的一個消息..
然而,
徐禮達、錢粉香沒看到這些新聞,
但因為幾乎所有親友都知道兩人在尋女,一個朋友看到後,馬上打電話告訴他們。
得知新聞的他們,兩口子沒想到自己真的有這般運氣。
很快,他們通過電視台和吳女士聯繫上,吳女士給他們轉交了一封Pohler夫婦手打的信。
信里的內容寫得比較模糊,說了女孩現在的名字叫什麼,說她和全家人住在密歇根,說她小小年紀有關節炎,還有全家人都很愛她。
Pohler夫婦沒有把自己的名字寫出來,也沒有給出聯繫方式,
但他們給了一張Kati的照片,笑得甜美可愛。
徐禮達說,這就是靜芝,就是自己女兒,和她媽媽長得真像。
夫妻倆把照片掛到自家牆上。
故事到這兒,似乎已經是一個圓滿的故事,
兩口子被人們請上電視台,述說自己的故事,也說了對女兒的思念。
但當新聞還在報道的時候,
突然,徐禮達發現,吳女士聯繫不上了。
因為….
當時Pohler夫婦覺得,兩家還是斷了聯繫比較好。
『當聽說這件事成為了中國的新聞後,我驚呆了。』Ken Pohler在BBC紀錄片中說。
『對我來說,是害怕。』旁邊的Ruth Pohler說道。
『她才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啊,我可不想一個她根本不認識的人,從中國跑過來和她說,『我們是你的親生父母。』我覺得她對這個消息沒準備好。』Ken說。
『我的恐懼是….我可能失去我的女兒。』Ruth說,『媒體報道得那麼多,他們就可能…把孩子要回去,因為他們現在都知道她父母是誰了。她是我的女兒啊,是我領養了她!所以我不希望…有任何…聯繫。』
Pohler夫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吳女士,
吳女士尊重他們的選擇,於是她把自己的電話號碼換了,不管是徐禮達還是媒體,都再也找不到她。
找不到她,就找不到Pohler夫婦,也就找不到靜芝。
一切的線索又全斷了。
兩口子不知道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依舊想見女兒一面的他們, 選擇一個笨辦法: 每年的七夕,仍然在西湖斷橋等待。
徐禮達站在湖邊,一等就是一天,
他仍然懷有希望,
就這樣,
每年七夕的等待,他們一等就等了下一個十年。
而這整件事情出現重大轉折,
是在幾年前,一個叫Changfu Chang的美國華裔製片人在做一個關於中國孤兒國際領養的電影。
他的一個朋友告訴他,有對中國夫婦,年年七夕節在斷橋等女兒,這個故事讓Changfu Chang非常着迷。
他來到西湖找到了找到了徐禮達兩口子,對方把身上僅有的線索,也就是Pohler夫婦那封手打的信給他,希望能幫忙找到。
製片人通過在網上搜索,
偶然發現一個在線留言板。
這個留言板的用戶全是領養中國孤兒的美國人,其中有一人提到,自己女兒年紀很小就有關節炎,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他還提到,自己的女兒領養自蘇州的福利院。
不會這麼巧吧….
沒錯,就是這麼巧,這個人發帖的人,就是Ken Pohler。
製片人激動地和他聯繫,
但對方很有些抗拒,
一直過了好幾年,製片人才說服Pohler夫婦,自己真的沒有別有用心,只是想讓Kati和她親生父母見此面,然後自己拍個紀錄片。
Pohler夫婦為什麼漸漸被說服了呢?
一方面,是Kati已經成年了;
另一方面,是她在去年,開始問起自己的過去。
是的,在去年,Kati已經21歲時,她才知道這20年里發生的事。
那會兒,Kati準備去西班牙當交換生,
她收拾行李的時候想,西班牙人肯定要問她,她這些年當美國華人的經歷。
於是她隨口問了養母一句,自己到底來自中國哪裡,
養母Ruth說:
『Kati,有件事我得告訴你。其實…
我們知道你的親生父母是誰。』
Kati徹底震驚了。
知道親生父母的名字後,她上網找到了關於他們的新聞,和一部講述他們故事的紀錄片,Long Wait For Home。
這部片子是Kati在大學裡看的,
她在圖書館裡哭得一塌糊塗。
第一反應,是她對養父母的憤怒,
她感到自己被蒙在鼓裡這麼多年,為什麼不早一點告訴她?
養父Ken Pohler的解釋是; 『作為養父母,我們無法知道,孩子是想知道這些信息,還是不想知道。』
『我明白他們的邏輯。』Kati說,
『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壞邏輯。他們總是說,我們得等到你準備好的時候,blabla,但我覺得這事兒根本不存在一個『準備好了。如果我問得早點,他們可能會早說。但在我們家裡,我們根本不談領養的事。』』
無論如何,現在一切已經知曉,
Kati也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她決定自己來到中國,和親生父母相見。
她聯繫上製片人,然後先搬到江蘇,等待着2017年七夕節的到來。
對她來說,她還得緩一緩,內心還有很多情感沒有消化。
而製片人覺得,七夕節給等待多年的徐禮達、錢粉香一個驚喜,是再好不過的。
兩口子原本也是不知道這件事,但沒想到失音多年的吳女士主動聯繫他們,告訴他們女兒已經回國了。
兩人高興地趕到蘇州去見女兒,但因為紀錄片製作組說,為了足夠的戲劇性,第一次見面必須在七夕的斷橋。
好吧,等就等吧,也不缺這麼一下。
終於,在2017年的七夕節,
兩口子和他們的大女兒,和Kati相見了。
『我終於見到你了!媽媽對不起你啊,對不起….』錢粉香撲到她身上哭。
父親要冷靜很多,姐姐在一旁用手拍着,安慰母親。
倆夫妻帶着Kati買菜、放鞭炮,給她做好吃的。
她在家裡住了兩天,和姐姐住一屋
『 沒想到我還有個親生姐姐,感覺太神奇了!』
Kati感覺又激動,又怪怪的。
因為她根本不會說中文,父母也不會英文,交流很困難,都靠翻譯。
還有文化上的隔閡,比如父母總是拉着她的手說, 『你太瘦了,得多吃點兒。』
然後給她夾菜,甚至餵她。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多年沒照顧我,所以得補償一下。』
第二天,
中國父母帶着Kati去看了當年丟她的地方,一路上說了很多對不起。
『他們真的只是想要得到我的原諒,我也完全可以理解他們這麼想,但對我而言,我真的不覺得他們有對不起我的地方。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我可以理解他們當時的處境,他們是真的沒辦法。』
在短短的時間裡,
Kati儘量製造和親生父母的聯繫,
她給親生父母拉小提琴,
生父徐禮達還掏出一個紅紙包,說這是20多年來給Kati攢着的壓歲錢,姐姐得到的多少,她就得到多少。
這些對她來說,都是很神奇的體驗。
Kati還帶着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視頻見面。
這次見面,也打消了養父母心底隱隱的焦慮。
『我就是為她開心,我沒有失去任何東西。』養父Ben在紀錄片中說。
『我很為她高興,看到她走到這一步,終於達到內心的平靜。』養母說。
Kati只待了兩天,
臨走時,全家送行,
Kati拍着生母的背,
『我可以看到,他們這些年受了很多苦,但這段經歷對我而言,是內心圓滿了。』
回到美國後,她和養父母、哥哥們也都來了一個深情擁抱,他們歡笑着。
愛是不會改變的。
Kati希望不只是和中國父母見一面,而是以後都可以長期有聯繫。
她開始在大學努力學中文,
而生父徐禮達,開始每天按時給她發『早上好』和『晚安』的短信。
在未來,Kati希望兩家能面對面,來一個大團圓。
在這段被拋棄、被領養、被隱瞞的經歷中,
很難細數誰犯錯,
但對Kati而言,
現在的她能感到的是兩邊的愛,
也許,
這就夠了…..
Ref:
http://www.scmp.com/magazines/post-magazine/long-reads/article/2122313/chinese-girl-adopted-american-family-miraculous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fREVeNbcw
https://news.qq.com/a/20050815/000852.htm
--------------------------------------
夜白不止一米六 :是個兒子怕是傾家蕩產也得留着
lefish1222 :養你的才是真的父母,只生不養的不配做父母!!!!!
_ 一條鹹魚熊_ :再說一句評論里有人搞不懂罵什麼,當然是罵他們遺棄女嬰啊,這跟他們要不要女兒回來有什麼關係,再加上他們真的要求女兒回來他們也不配啊
一攬眾胸小 :熱評里那幾個罵親父母不要臉的,看內容了麼,原文里親父母也沒有要求女兒什麼啊,女兒呆了幾天就回養父母那裡去了,搞不懂罵什麼
一片青山映斜陽 :既然當初遺棄了自己的孩子,我認為就沒有什麼資格再去找了,再說了,現在沒有要什麼,以後也一定不會嗎?
Rrrabbiest :對啊,當年寫的字條也很歉疚,自己條件好了之後也沒有想過說把女兒爭過來,只是想見她一面補償一下,我覺得這一家其實已經挺好的了
--------------------------------------
本文已獲 英國那些事兒 授權 微信號:hereinuk
原文標題:當年他們拋棄女嬰,卻又希望20年後能與她斷橋相認。22年後,女兒從美國來了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相關推薦
媽媽在女兒婚宴上致詞完 準新郎:可以退婚嗎?
一位母親在女兒婚宴上的講話,震驚了所有人! 這是一個從來不主動講話,碰到重要場合就逃避的母親,在女兒的婚禮上卻震撼全場,害老公差點嚇到退婚,但這位媽媽的確講出了一篇婚姻哲學,耐人回味,值得借鑒,不如來學習經營婚姻的訣竅。 感人的婚禮致詞 親愛的各位親戚朋友: ...
男人娶到日本妻子第一句話:真是太爽了!
(圖取自) 有句話說,“最幸福的生活,莫過於娶個日本老婆,雇個中國廚子,請個法國管家。”而本文是一位大陸男人,他娶了日本妻子後,在網路上發文表達娶了日本妻子的真實感受,他認為有一個日本妻子真的是太棒了、很幸福 有句話說,“最幸福的生活,莫過於娶個日本老婆,雇個中...
脫離單身的技巧大公開!熟讀此篇你也是大情聖了
先聲明,此文不適於已經互相喜歡的,也不適於勾搭條件和你懸殊太大的女神。其實也不是壞招,但是真的很有用! 1. 借助社交賬號迅速了解你喜歡的妹子是哪種類型的(千萬別嚇到人家餵!),把這個當做主線試探著往下接觸,別著急貼標籤,生搬硬套全是個死字,人都複雜而且人都會裝。比如:朋友圈相冊裡各...
一個女人長得好不好看是男人的責任
via http://www.hothk.com/36244 對於女人來說,相貌長成什麼樣,自己只能負一半的責任,另一半則應由男人來負。 未出嫁的姑娘,就像苗圃裡的樹苗,一個個俏麗挺拔。出嫁了,與一個男人終日廝守,男人就成了女人的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