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話題::破除同性戀的5大流言 請不要再誤會了!
談起同性戀,從同志們的性癖好、性生活到同性戀關係的本質,民間存在著各種說法和刻板印象。本文挑出了其中最廣為流傳的5大流言。一起來看看研究是怎麼說的吧!
流言一:男同志的性伴侶要比直男多得多?
雖然有些政客以及一些反同性戀人士極力讓人們相信,男同誌全都是一幫“淫蕩的賤人”——千萬別上他們的當!首先,雖然從平均數來看,男同誌所報告的性伴侶數通常比直男報告得多一些,但是,在得出結論前,最好還要看看中位數(註:中位數和平均數不同,中位數是指一組數據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排列,處在中間位置的一個數,它能反映一組數的一般情況,特點是不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眾所周知,平均數很容易被一些極端數值所扭曲(確實有少數男性“積攢”了很多伴侶)。例如,全國健康和社會生活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Social Life Survey, 美國的一項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性研究)顯示,男同性戀者性伴侶數的中位數只比男異性戀者多1位。其他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因此,在性伴侶數這方面,男性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其實相差無幾。
其次,要知道,男性同性戀者的性慾並不比異性戀者的強。研究表明,男性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性慾強度相當[2]。這說明,性伴侶數量的差異並非因為男同性戀者有更強的性衝動;相比而言,這一數量差異更可能反映出,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喜歡隨意的性關係。如此看來,異性戀的男性在性伴侶數量上稍顯落後,其實是因為他們沒那麼多機會——而不是因為他們對性不那麼感興趣。
流言二:同性戀的家長撫養的孩子也將會是同性戀?
認為同性戀是通過社會習得的,或兒童因“引誘”而進入同性戀圈子,這類觀點是完全沒有任何依據的。不少研究揭示,由同性戀家長撫養的兒童,並不比由異性戀家長撫養的兒童有更嚴重的同性戀傾向。反過來想——如果同性戀是習得的,那麼異性戀也應該是習得的。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大多數同性戀者的父母卻是異性戀呢?
流言三:看起來很娘的男人或看起來很爺們的女人可能是同性戀?
這裡並不否認確實有男同志女性化,也有女同志男性化。但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的同性戀者都會扮演特定的性別角色。而且,有很多異性戀者也並不扮演所謂的性別角色。如果僅憑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有違典型的性別特徵就能判斷此人的性取向,那麼每個人都能一眼識別身邊的同性戀者——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流言四:絕大多數孌童者都是男同性戀?
根!本!不!對!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一流言,而且,犯罪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案例都是怪蜀黍對小蘿莉進行性騷擾或性侵犯。這表明,異性戀的孌童者實在是太多了。另一方面,心理學研究顯示,男同性戀者對男童的形象所產生的性衝動,並不比男性異性戀者對女童的形象所產生的性衝動要強烈。這說明兒童的性吸引力和性取向完全是兩碼事,而且,更不能把性取向和性犯罪混為一談。(見性情站舊文戀童癖是什麼?)
流言五:同性戀伴侶中,一定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妻子”。
雖然像《鳥籠》(The Birdcage)這樣的電影會將一堆同性戀伴侶描繪成由一“夫”一“妻”組成,但實際情況是,相比於異性戀伴侶,同性戀伴侶不大可能嚴格扮演“丈夫”、“妻子”的角色。事實上,同性戀伴侶更傾向於平等地分配雙方的權力和職責
相關推薦
笑過..哭過..擁有過..愛過..恨過..失去過...
曾經我也是 愛看星星為絢麗的煙火歡呼不已總是天真浪漫的深信生命就像煙火星辰那般光彩耀眼 閃爍不息 多少年就這樣過去了笑過 哭過 擁有過愛過 恨過 失去過擁有的 早已失去失去的 徒留悔恨一切都改變了 也許星星依然明亮如昔 煙火依舊使人迷戀只是此刻的我 早已忘了感動 忘了回...
戀愛不是束縛,只是失控而已
戀愛是束縛嗎?我沒有答案,但是非常清楚自己想方避免陷入這樣的境界。 討厭戀愛中的自己──故作灑脫狀──明明早已打翻了一大缸醋罈子,卻裝得若無其事,內心卻如蟻蝕嚙咬…… 討厭戀愛中的自己──永遠的不完美──時時擔心自己的儀表是否得體、談吐是否詼諧幽默風趣、每一舉手一投足都...
婚前婚後大不同
一般人說,男人婚前婚後是大不同的。這點應驗在笨魚身上,一點也不假。婚前,他愛對我唱情歌。從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到梅豔芳的「親密愛人」,聽得我暈陶陶的,以為自己遇到了「生死相許、此情不渝」的靈魂伴侶(soul mate)。沒想到結婚後,在柴米油鹽裏翻滾數年後的我,有一天突然驚覺,他怎麼不再對我唱情...
愛情如糖,甜著憂傷
我一定是那一隻孤寂的蝴蝶,點著蒼白的顏色,等你悄然而來,一片顏若春花,千里之外,愛情如糖。蝴蝶展翅飛過滄海桑田卻飛不過永遠,是我的憂傷一彎泠泠的月影裡,往事如雲煙若即若離,浸潤成華麗的回憶。碎在時光裡,無非是一場謝了幕的戲飛花泣血的凋零,每謝一瓣都動情彷彿要以最後的生命淡舞一季輕愁我閉上眼,惟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