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話題::綠了別人算什麼?這個奇葩日本小哥,把自己綠了一回......
大家還記得島國機智少年ARuFa嗎?搞了很多奇葩發明的那個!
比如,獅王牙膏里擠出螃蟹肉...
比如,隨時隨地能在辦公室偷吃的螃蟹潤唇膏...
又比如,讓你看上去像是在漫畫里打架的迷之裝置...
最近,ARuFa碰到了生活中的一個小困擾:「章魚燒上的海苔粉,老是只放一點點,真的很煞風景,好想吃到完美包裹海苔粉的章魚燒,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章魚燒原本是大阪的當地小吃,如今儼然成為了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日本民間小吃。
金黃色的外觀,搭配香糯鮮甜的內餡,咀嚼時充分能感受到章魚肉的勁道,那種來自海洋的鮮美,在口中擴散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然而章魚燒的配角也十分重要,它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除了木魚片以外,海苔粉也是不可或缺的配料,只要撒上一些細碎的海苔,就能將章魚燒的美味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重口味的ARuFa表示:可以的話,希望海苔能越多越好!
但如果是直接把海苔粉撒在章魚燒上,只會出現堆成小山,無法分布均勻的狀況,很是糾結...
為了吃到完美包覆海苔的章魚燒,於是ARuFa發明了能瞬間讓章魚燒完美沾滿海苔粉的裝置……
首先他使用電烙鐵在模具底部熔出了兩個洞,注意!整個過程會產生濃厚的塑料臭味。
ARuFa在辦公室製作的時候,因為太臭,成功引來了同事的仇恨值。經過同事10分鐘的連連抱怨後,送算是烙完了!
在其中一個洞,裝上金屬濾網,使用熱熔膠固定。
另一個洞,則裝上塑料管,一樣使用熱熔膠固定。
接下來,關鍵性的主角登場了「超強力吹風機」,它的風速最高可達79m/s!
合體後,章魚燒與海苔之間的關係即將被改變,趕緊來實驗看看吧~
首先將一整包海苔粉倒入箱中。(正常使用的話,這包粉的量至少能用2個月)
接着在上面擺好章魚燒。
一瞬間,「讓章魚燒沾滿海苔的裝置」製作完成! 說明一下,原理是這樣的:利用氣流的輸送,讓箱中颳起「海苔暴風」。
金屬濾網因為孔隙比海苔粉更小,所以雖然能讓空氣通過,卻將海苔粉擋在了箱內,很聰明吧?
準備好了嗎? GO!GO!GO!
歐啦歐啦歐啦歐啦歐啦歐啦歐啦歐啦!!!
遭到海苔暴風無情肆虐後的章魚燒,終於重生,變成理想中的海苔章魚燒了!
不過這副樣子有點像長滿青苔的魚缸造景石…… 先不管外觀了,開吃!
嚼嚼嚼……
❤好次,一本滿足❤
機會難得,試試看在飯糰上好不好用?
歐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喔喔喔喔喔,比普通的海苔飯糰更棒!
乾脆試試看用在海苔薯片上好了
太……太完美了,斯 巴 拉 希——這就是傳說中的「海苔增量500%薯片」啊!
試試看用在大阪燒上,結果瞬間變成了高爾夫球場上偷來的草皮,哈哈!
小哥最後還沒玩夠,把箱子內的環境重新打造了一下,放上了章魚燒。如此有藝術感的原始森林,不知道博物館會不會來收購?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不不不,意外還是發生了。 有一次,ARuFa認為箱子已經完全密閉,而其實...蓋子是開着的!!!
因為海苔機內的氣流非常強大,ARuFa遭到了海苔風無情地迎面痛擊。
自己把自己給綠了,還是頭一回見。哈哈,玩脫了吧!
這個海苔造型能夠完美隱身於大自然中,迷彩妝什麼的在它面前弱爆了,簡直是野外偽裝潛行的究極裝備。
本文已獲 日本窗 官微授權 微信號:Win_in_Japan
原文標題:綠了別人算什麼?這個奇葩日本小哥,把自己綠了一回...... 後記:ARuFa用了一台全新吸塵器把散落在房間中的海苔全部回收了,每天一點一點慢慢吃掉。心疼小哥3秒鐘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相關推薦
前途無量的14歲天才少年,最終,卻死在校園欺凌的手裡…
今天要說的是他,Sam Abel(右),來自英國伍斯特。 Sam今年14歲,是個學生, 雖然年紀不大, 但卻是個令調皮搗蛋的小孩兒們深惡痛絕的隔壁家的孩子 -。- Sam 非常聰明,學什麼會什麼。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熱愛學習一切新鮮事物... 成績啥的自然...
它可以讓一群禽獸性侵幼女,矇騙男童,甚至毀容整個中國歷史,這個大火的中國遊戲究竟有多可怕?!
王者榮耀這款遊戲, 如今已經風靡整個中國, 就算你沒有玩過也肯定聽過。 可這款人人愛玩的遊戲, 卻被人民日報點名痛批。 文章出來後,一片嘩然, 有人支持,有人不理解, 覺得只是一款小遊戲而已, 何必小題大做,那麼較真。 &nbs...
禁止大面積露出皮膚!中東是這樣做的
妹子們喜歡章魚嗎?如果養一條呢?下面就是關於這個主題的想象圖: 如果由日本人來畫這個主題會怎樣?頗值得思量 ------------------------- ...
他們為自己的子女出現在同性戀遊行隊伍中...「我們未必理解,但我們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
話說, 每年的六月份,在西方很多國家都特別熱鬧,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是歐美很多國家的同性戀活動月... 歐美各大城市陸續都會開展各種同性戀遊行,很多地方在這個月都被彩虹旗占領 隨着人們對這個群體的認識不斷加深…歐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