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話題::達賴喇嘛給工作人的 8 種解答
你今天工作快樂嗎?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會思索良久。
工作,現在是影響全球上億人口的社會問題,也是深深影響心理與生活的個人問題。工作,關係著生計、金錢、地位,甚至也關係著心底的自尊、日日的情緒。
我工作為什麼不快樂?如何與苛刻的主管相處?如何面對工作的憤怒與忌妒?我該換工作嗎?我會失業嗎?祈禱也好、占卜也好,工作的問題總是問也問不完,求不到個讓人安定的答案。
現在,工作的難題,終於有了另一種解答,就是宗教精神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最近出的新書《找到工作中的幸福》(The Art of Happiness at Work)。
《找 到工作中的幸福》其實是美國神經與精神醫師霍華•卡特勒(Howard Cutler)與達賴喇嘛的訪談整理。卡特勒在1998年就曾求教於達賴喇嘛,整理出《幸福的藝術》(The Art of Happiness)一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長達兩年不墜,以精裝書銷售超過1百萬本。
這一次,卡特勒帶著現代人的大苦惱──工作,再度求教於達賴喇嘛:工作,真的能帶給我們幸福嗎?
達賴喇嘛談工作?從來沒有下過工廠、進過辦公室的達賴喇嘛,真的瞭解工作嗎?其實,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掙扎、苦惱,是因為它牽涉現實、價值、慾望、人性,而這也正是達賴喇嘛最能解惑的部份。
不過,達賴喇嘛並不是空談形而上的論調,如果細讀這本書,會驚訝的發現,達賴喇嘛能感受到我們的苦與痛,給予真實的解答與建議。
要對工作滿意,真的不容易。現在企業只在乎獲利、獲利、還是獲利,主管只是要求、要求、再要求。要如何才能轉變工作的不滿,維持個人內在的平靜與滿足?
我們人生中永遠會碰到問題,永遠會有些不滿,沒有哪件事情是讓人百分之百的滿意。我們愈能夠接受這個事實,就愈能夠處理生活上的失望。
如果碰到工作超過負荷、企業只想獲利而剝削員工的情形,就應該向主管表達、努力改變情況。忍氣吞聲默默接受不正義的事情,是錯誤的容忍。主管如果給予過多的工作,是缺乏關心、缺乏尊重,即使讓動物工作過量也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現。
但是,很多工作上的痛苦或是裁員問題,其實不是起因於主管或企業,可能是全球經濟環境所造成,所以針對公司抱怨、把怒氣發在特定主管身上,對於情況沒有任何影響。應該要分析問題的深層原因,拉大思考的角度,這樣至少改變了自己的心理能量、調整自己的看法。
我們碰到事情是會怨恨、沮喪,還是能夠保持平靜、快樂,中間的差別在於個人的態度,這需要心的訓練,可以用分析思考的方式,消散心裡的沮喪與不安。
例 如,你爭取一個升遷機會,雖然你的條件符合,但是最後並沒有得到機會,你可以選擇怨恨,或是平靜面對。要多想想不同的反應方式對自己的影響,就會瞭解敵 意、忌妒的情緒對自己的傷害有多大、對達成目標並沒有幫助,而容忍、滿足這些正面的情緒對自己多有益。光是這樣的瞭解,就可以讓自己對負面情緒反應更謹 慎、減輕一點。
永遠有更好的工作而你沒有得到,不要一直想著沒有得到的機會,心裡滿是競爭或忌妒只會帶來更多憂慮、不滿,要用思考、分析帶來心裡的平靜。
我們習慣把事情看成非黑即白,其實沒有事情是百分之百的好或是百分之百的壞,在現實中生活每件事都是相對的。拉開思考的角度,更期待的工作不代表沒有任何問題,可能帶來要付出的代價更高、工作時間更長、責任更重、甚至置身更強烈的競爭與忌妒。
很多時候,我們是被寵壞了,我們就是忘了自己有多幸運、自己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很多人根本沒有任何工作機會、之前的世代在戰亂中生活有多辛苦。如果多想這些,可以增加我們感恩之心與滿足。
不過,滿足不是不關心、不求進步、不想學習。如果我們的技能與條件足以作更好的工作,就應該盡最大努力爭取較好的工作。不同的是,如果嘗試失敗,與其沮喪、生氣,還是可以想辦法平靜、滿足。
辦公室的組織氣氛,是許多人工作不快樂的來源。有的組織氣氛緊繃,有的是同事之間互不信任,有的是無法忍受苛刻的上司。到底該如何面對複雜的工作人際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是相互依賴而生存的,我們愈能夠理解與體會這個事實,我們就愈願意與別人合作、相處。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是獨立的、與別人分離不相關,認為 「我的錢是我努力賺來的,我不需要靠別人」,尤其是還年輕、健康的時候,更容易認為「我可以自己處理,我不需要理會別人」。
其實,不論我們做什麼工作,總是還有很多同事對公司做出貢獻,沒有了這些同事,公司就不可能存在、我們就不可生存,更不用說我們需要消費者、供應商了。
人是社會的動物,只有一個人而沒有朋友,再強壯也不會快樂、滿足、也無法存活。如果我們要討論工作中的幸福與滿足,我們如何與周圍的同事、主管、顧客建立關係,就是首要因素。
基 本上我們都具備對人溫暖、友善、關愛的能力。如果我們特別花心力與工作中的人建立良好關係、瞭解別人、把人性基本的良善特質帶到工作場所,就會造成極大的 不同,不論是做什麼工作,都會成為滿意的來源之一。而且,如果心裡充滿溫暖與感情,自己也比較平靜、會有更大的力量、判斷與決策能力更好。
大家通常等別人開始第一步,這是錯誤的,就好像做了好久的鄰居,但是從來沒有人先去認識另一家人。必須要主動一點,即使第一天新進辦公室也要試著表現友善、介紹自己、詢問別人工作。
當然,這有時候蠻容易放棄的。有時候我對別人微笑,只得到對方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如果對方持續表現忽視的態度,我也可能變成同樣忽視他們,這是人性。
但是,這也顯示我們每個人都對別人有影響,即使只是一個人也可能帶來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個人的改變就可能改變工作環境的氣氛。
站在瞭解大家是彼此相互關連、相互依賴的基礎上,不論對人是否有特別的感情或是熱情,至少都會比較願意與他人合作,甚至不必定需要同情心或是同理心。但是如果想要加強關係、達到更滿意的層次,就必須要具備同理心與熱情。
同理心應該是公平、沒有偏見的。通常我們想到同理心多是對比我們不幸的人,對比我們有錢、有名的人,就覺得不值得同情,取而代之的是忌妒。其實,不論一個人多有錢或是多有名,他們還是一樣經歷生老病死,在同樣是人的基礎上,他們也是值得同情的。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很容易對上司、主管產生忌妒、羨慕、害怕、敵意,因而產生衝突,是因為我們沒有把他們想成只是另一個人、就像其他人一樣值得同情。
不過,如果我自己到今天的企業工作,碰上了惡劣的主管或是同事,我也不知道我能落實多少我的建議,我可能也會大叫、摔東西。
錢,是工作與成就的重要指標。為什麼錢總是賺不夠?錢賺得愈多,就真的愈自由、愈有尊嚴嗎?把賺錢當成工作的主要動力有錯嗎?
除非我們學會告訴自己:「我這樣就夠了。」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真正的滿足。追逐金錢就好像進入終點不斷往前延伸的競賽,你永遠不會是贏家。永遠有人比你有錢, 除非能夠成為世界上極少數最有錢的人,而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極為不可能。所以,你賺一百萬、就想賺一千萬,賺了一千萬、就想賺一億。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需要謀生的方法,工作賺錢沒有什麼不對,將工作視為生計的主要來原是很實際的, 尤其有了家庭、小孩出生以後,工作養活家庭是高尚的事情。問題是,如果賺錢從動機變成了目的,我們就再也看見賺錢的目的,只是為了錢而追求金錢,使我們變 得永不滿足、成為無止境貪婪的受害者、成了錢的奴隸。
我們需要一定數量的錢,如果極度貧窮,很難想到別人、追求人的基本價值,我們必須滿足溫飽需求,才能關懷。
但是有些人假設金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即使是接受佛教思想的人也不例外。例如,藏語有個描述錢的說法,kunga dhondup,意思是「讓每個人快樂、心想事成」。這樣對錢的假設是危險的。
如果是很貧窮的國家對錢有這樣的態度,可以理解,因為如果經濟能夠發展,就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問題,但是如果社會經濟情況已經改善卻還殘留這樣的想法,那就是因為沒有同時培養內在價值。
如果我們將錢與幸福劃上等號,就是把自己放在創造財富的循環中。而且,愈有錢,在很多問題上愈脆弱,因為錢賺得愈多,生活形態就愈揮霍、花費愈多、結果被金錢奴役得比一開始還深,不論賺多少錢,還是不斷擔心錢不夠。
我認為應該自問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問:「我對人生的基本期待是什麼?」如果期待是外在導向的,認為幸福是由外而來的、經由創造財富而來的,那就永遠會留在追逐金錢的循環中。如果期待是認為錢雖然重要,但是還有其他因素可能比金錢對幸福的影響更大,那就會有比較幸福的人生。
所以,追逐金錢的人不妨停下來問自己:「我在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其實,即使是為賺錢而賺錢的人,心底深處還是相信錢可以使他更快樂,所以最終的動機是提升幸福。
如果是如此,讓自己成為金錢與貪婪的奴隸,其實是打擊原本的目的、苦於無止境的需求、自我毀滅。相反的,瞭解金錢目的的人,才能夠將金錢與合理的願景相連,即使擁有的錢較少,享受的幸福感卻更大,因為他們瞭解金錢的真正價值,免於對財富的不切實際的期待。
工作太簡單,讓人無聊得發瘋;工作挑戰太大,精神又緊繃得受不了。一定要選擇挑戰高的工作,才代表上進、就會有成就感嗎?
快樂的生活應該是多元、完整的。一個人不應該只專注在工作或金錢上,這一點很重要。
一般來說,工作愈困難,滿足感愈大。如果你正面臨困難,走過之後你絕對會享受到特別的滿足,幸福會來的。挑戰可以刺激、促進發展與創意。
在挑戰的環境中,你的創造力充分展現、運用,不論是心理上或是身體上要更進一步,就必須有挑戰。相反的,在一切是例行事務、沒有挑戰的環境,心就變得軟弱、有停滯的危險。
不過,生活永遠會給我們挑戰,我們不用再自己額外找問題增加挑戰,而是要把碰到的挑戰轉換為創造更大幸福的機會,歡迎挑戰、甘心擁抱,把它看作是鍛鍊自己、達到更大幸福的方法。
如果所做的工作是重複的動作,覺得無聊是蠻自然的。而且,不論是多好的工作、多難得的升遷,到某個時間點後都會逐漸成為習慣,變得疲倦、不喜歡、不情願或是缺乏熱情。我也會。
例如我曾在閉關兩個星期的最後三天,要連續進行一種非常冗長、複雜的加持儀式。到了第三天,我整天想的就是「啊!我明天就不用做這件事了!我真期待它結束。」這是很自然的反應。
每當我覺得不情願時,就會想到我每天早上吟誦的17世紀印度佛教大師Shantideva的經詩:只要宇宙尚存、生命尚存,我也就能存在,消除世間悲苦。我一面吟誦,一面就想到時空之遼闊,就受到很大的鼓舞、感受到很大的力量,那種不情願、沒興趣的反應就會消失。
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情,不見得每個人都覺得挑戰高的工作比較好。我不認為挑戰是滿足的絕對必要條件。例如,自然的對人表達溫暖、關愛,不用費任何力氣,但是卻可以從中得到很大的滿足。
當然有人的工作是非常重複、例行的,不但不具挑戰性、甚至本來就很無聊,還必須從很早工作到很晚,但是,這些人還是可能很快樂,而且,其實這樣的人很多。對那些人來說,工作不見得是他們主要的滿足來源,他們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來自其他地方。
我認為我們談工作與滿足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要有個全面的圖像。尤其對於工作變化較少的人,如果工作是唯一的滿足來源,如果在工作之外沒有個人生活、只有少許的時間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甚至沒有在工作中與同事培養友誼,就很可能不快樂、嚴重的甚至會有精神問題。
相反的,雖然工作可能無趣,但是有個有趣的生活,有工作之外的興趣、能夠花時間與家人相處、與朋友出遊,就會比較快樂,就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方法,而由生活其他方面得到滿足與成就。快樂的生活,應該是多元、完整的。
有人說只要賺夠了錢,工作就不辛苦?有人說要為自己的興趣工作,就不覺得辛苦?到底什麼是影響工作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全世界的工作者都為別人帶來幸福,即使是自己看不見工作發揮的影響。我們所食、所穿、所用,都是由社會上千百人工作提供,雖然他們可能無法直接看到別人受惠,但是只要經過一點解釋,他們就可以瞭解自己工作對別人的幫助,而以工作為榮、得到成就感。
我 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經由積極的參與勞動力,成為社會的好公民、有生產力的一員,也就間接的對社會貢獻。我們順著這個邏輯思考,就可以發現工作中超越僅僅 是養活自己的目的,感受到工作有更高的目的、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他人,就會比較有成就感,也會有更大的決心,即使沒有加薪與升遷,應該還是可以保持工作的 興趣與熱情。
對工作的成就感影響最大的,我認為是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態度。如果抱持的工作態度是工作就只是為了錢、除了賺薪水之外別無所求,即使把工作當作是事業,還是很可能不滿足。
成就與滿足與個人的動機有關,如果關心的只有事業的升遷、頭銜、任務,得不到就會挫折、看到別人升遷就忌妒,當然不會滿足,甚至還有處處樹敵的危險。但是,如果瞭解工作更高的目的、把工作看作是志業,就比較能得到內在的滿足。
舉例來說,年輕出家人剛進入修道,每天必須非常早起床、不斷勞動與做雜務、非常晚睡覺,他還不太瞭解宗教經文的深意,覺得生活的負擔很重、非常累、非常煩、可能做事都滿懷不甘願。
等他開始體會領悟經文的深意、勞動的目的後,他的態度就變了,不僅心甘情願從早到晚勞動,而且充滿熱情,甚至完全沒有無聊、疲累的跡象。其實在這兩個階段中,他的工作時間與內容是一樣的,差別只有態度,但是就造成很大的不同。我想這個情形在所有工作中都是一樣的。
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不同的觀點、興趣、傾向,所以發覺工作的意義或更高的目標的方法也不同,對於某些人可能比較困難。農夫要如何把他的工作看作是志業?可能要想自己是在照顧自然、孕育生命;工廠作業員要如何找更高的目標?可能要想所生產的機器最後帶來的利益。
一個人或許有個無聊的工作,但是他以工作養活小孩、雙親,養育家庭就可以是他工作的更高目標,當他在工作中覺得無聊或是沮喪,就可以想想這份工作是如何讓每 個家人享有溫飽、腦中浮現每個人的舒適與幸福,我想這樣就可以給那個人更大的力量,不論他是否喜歡工作,工作都還有個目的。
為什麼我的期待總是落空?為什麼我覺得適合的工作總是得不到?要怎麼樣才能得到我覺得適合、滿意的工作?
我 們對自己的自我概念經常是我們精神與情緒苦惱的根源。每個人心底深處都有自己堅信的自我概念,問題是我們認定的自我概念可能與真實情況不同,產生落差。所 以,佛教很強調建立在實際情況中的自知,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我們如何與別人和世界建立關係、在特定情況之下如何反應,密切關連。
例如,一個對工作不滿、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好的工作、賺更多錢的人,可能是因為對自己沒有真實的認識,不清楚自己的能力與條件並不夠好,除非他能改變自己的態度、瞭解自己的能力,否則他的工作永遠一無是處,不會是成就的來源。
要更深層的瞭解自我,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到實際情況中的自己,沒有扭曲的認識自己的能力與特質、觀察自己、精確的評量自己。這很重要,對自己有真實感,才比較不會有精神與情緒上的苦惱。
首先要找出阻礙我們更瞭解自己的因素,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愚蠢、固執。我們通常因為過去經驗而堅持自己的看法是對的、最好的、最正確的,這樣的態度有時候是保護我們的自尊,但是卻關閉了讓我們看到自己短處的機會。
另一個原因是過度驕傲,而導致膨脹自我的重要性,既無法敞開心胸聽別人的建議或批評,也使得自己把不實際的特質投射在身上、對自己有不實際的期望,而那些不實際的期望通常是無法實現,就成為一次又一次的不滿。
過度貶低自己是另一個障礙。雖然謙卑是很好的特質,但是過度謙卑、自尊太低、甚至貶損自己、對自 己完全失去信心,就是負面的,會低估自己的能力、也杜絕了改進的可能、甚至放棄自己。這樣的人碰到任何事情都傾向說:不,我不可能做得到。其實每個人都有 很好的智慧、足以完成很多事情,要多想個人的潛力。
還有一個深入瞭解自我的障礙,就是激動的心。瞭解自己需要專注思考、分析於自己的能力、特質,如果內心不斷騷動,就沒有辦法認真內省。
更正確而實際的瞭解自己,表示更能掌握真實,對工作滿足感有正面的影響。例如,大家在工作中都怕被批評,一被批評就感覺很糟、總是想得到讚美才有滿足或是價值感。雖然更真實的瞭解自我可能不會影響受批評的程度,但是可能改變一個人對批評的反應。
真實的自知讓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信與內在力量,知道自己真正的能耐與極限,如果受到合理的批評,就更容易接受、用為學習的機會,如果受到不合理的批評,反應也不會太激烈,因為對自己的特質、技能、知識有自信,也不需要太依賴別人的讚美讓自己覺得有成就。
大家都怕失業。丟了工作,就沒了營生的依靠,某種程度也喪失的自己。我們該如何面對失業的恐懼?
切記,人不是生產的機器,人的生活不只是工作。
失業是西方的概念。在西藏語言中沒有失業,西藏大部份的人是農夫、牧人、商人,工作都是季節性 的,季節到了就非常努力工作,季節結束就回家,他們不把那當作是失業。在西方,經濟情況與社會結構都是工作概念中的一部份,失業是很困難的問題,沒有簡單 的解決方法。我們雖然無法控制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態度。
個人的態度是面對失業問題的重要關鍵。我們必須瞭解不確定與改變絕對是現代經濟的一部份,尤其在就業上,今天有工作,也不保證明天有工作。提早瞭解這一點,如果失業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不會太吃驚。
而且,失業有很多原因是根植於全球經濟問題,所以不用看作是針對個人而難過,或是把自己的問題歸咎給周遭的人。單是瞭解這一點就可以減輕精神上的不安。
面對失業或是退休還有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自我印象。尤其有些人高度認同工作角色,把個人自我概念與工作角色、賺錢多寡緊緊結合在一起,丟了工作好像自己就不再有存在價值一樣。這樣的人多半極度重視金錢、地位,而不重視人的內在價值、良善特質。
他們有些以工作頭銜作為庇護,欺負威嚇下屬、陶醉在自己的權力與地位中,他們一旦失去工作,就好像形體上縮小了一號,覺得失去自我、失去價值。這樣的人非常愚笨!除非他們願意改變自己的基本態度,否則沒什麼好建議的。
面對失業問題比較好的方式,也許不只是避免失業,還要處理失業帶來的精神上的不安。人需要更平衡的生活。生活不只是工作、或是賺多少錢,私人生活是完整生活的重要部份。要瞭解在工作之外,自己還可以是父母、孩子、兄弟姊妹、還有能力做個友善的朋友,還可以有其他興趣嗜好。
所以,如果你有選擇,就選擇有創意、能夠與家庭相處的工作,即使薪水比較少。自己要有一些休閒的時間、一點假期、一些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這些都很重要,這樣才是完整的生活。如果生活變成只是生產的工具,很多人類的良善特質將會喪失,就將不會、也不能成為完整的人。
過去大家的工作多是子承父業,但是現在工作形式、職業的種類很多。我們選擇工作時到底應該考慮那些因素,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
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選擇,但是如果能夠選擇、願意認真思考,最好能夠選擇不傷害、不剝削、不欺騙別人的工作,不論是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佛教有「正當的生 活」(right livelihood)的概念,意思是人應該努力從事無害於人的活動,希望大家以合道德的方式營生,不傷害、不破壞,不欺騙、不狡詐,重點是在謀生的方 式,而不是賺多少錢。
其實對工作滿意與否,深深受到周圍文化環境的影響。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評量人的標準偏重賺多少錢,而不是工作的性 質,如果洗碗工能夠賺很多錢,在美國就不會被視為是苦工。但是在印度以及其他某些國家,就會對某些工作性質有偏見,例如服務人員就不是高尚的工作,但是美 國強調自由與平等,某種程度就減少了對工作的偏見。
例如,我曾到美國前總統卡特家拜訪,他家除了外面有一位警衛,裡面非常簡單、樸實,他甚至自己做 家事。我拜訪捷克總統,他的家也非常簡樸,他還自己來應門。但是,如果在印度,就無法想像有卸任總統會做這些事情,他們有很多僕人包辦做飯、倒茶所有事 情,如果要印度高官做這些事情,那太苛求了。這是文化態度的差異。
即使在同一個地方,也有文化的差異。例如西藏的中國人與西藏人的態度也不 一樣。中國人比較重視錢,西藏沒有把錢看得那麼重。如果同樣做裁縫,中國裁縫師會日以繼夜工作,要賺錢、賺錢、賺錢。西藏裁縫師也要工作賺錢,但是也可以 接受換一杯麥酒,他們願意犧牲一點錢,換取更多的休閒時間、與家人相處的機會。西藏人認為生活的滿足是全面的。
很難說工作對人的幸福的貢 獻,到底有多少。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關連、相互影響的。我享受美好的早餐,這有益於健康,我享有較健康的身體,就可以用我的身體繼續工作。即使是一個簡單 的微笑,對我整體的心境都有影響。如果你能夠體會生活中所有層面都是相互關連的,你將會瞭解,個人的價值、態度、情緒這些不同的因素,都對工作的成就感以 及生活的滿足與幸福有所貢獻。
達賴喇嘛的建議,許多都看來淺顯,甚至讓人覺得是熟悉的常識。但是,在忙碌、煩躁、爾虞我詐的環境中,我們就是很容易遺忘、忽略這些簡單的道理。
我願意靜下心來,被達賴喇嘛再提醒一次:我們每個人都是相互依賴而生存的;全世界的工作者都為別人帶來幸福;快樂的生活應該是多元、完整的;工作再快樂,也不該是唯一的滿足感來源。我願意相信達賴喇嘛,因為我真心期待轉變工作的苦痛,讓它成為幸福的來源。
相關推薦
其實,婚姻是男人的第二次投胎,你娶了誰,你的人生是會不一樣的。
以下圖片來源 “感覺因為劉詩詩,吳奇隆重新過了一次青春期。”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我就不懂了,為毛只強調婚姻對女人很重要?活像結不結婚、和誰結婚,對男人就無足輕重似的。屁咧。婚姻對女人有很大的影響,對男人來說,又何嘗不是?你娶了誰,你的人生是...
連公主的好姐妹都看不下去了!女網友精闢條列台灣小公主各種發病徵兆被網友推爆!
真的太難得有女生出來抱怨女生的這些行為了! 裡面每一點真的中肯到不行阿! ------------------------------------------------Dcard原文:https://www.dcard.tw/f/all/p/28487671以下言論純屬個人觀點(太直接不要罵啊⋯...
媳婦訂32萬月子中心,67歲公公卻急找工作!家人發現背後的「驚人真相」後全都氣瘋了...
小姑在《靠北老婆》抱怨大嫂,她說之前自己生孩子,是爸爸付了10萬元的月子中心費用,最近大嫂也要生了,所以兩人聊起月子中心時,她向大嫂坦承部份事實,「爸爸有幫忙付5萬元月子中心費用(其實是10萬元),所以我們也會幫妳付5萬元」。沒想到,幾天後返家,67歲的爸爸卻問「哪有工作可以做?妳大嫂訂了一間32萬...
在男友的桌面上發現了這個秘密,這兩個筆記真的讓女生超暖心!
現在這種男人很難找了 男朋友好細心,好羨慕你們啊~ ------------------------------------------------------------------------------DCARD原文連結男友桌面的秘密看板:男女 發文時間:2016年3月18日早上8點48我男...